EssayHP

为您留学生活排忧解难

代写essay|代写assignment|代写EE|代写TOK|代写IA|-EssayHP

没有难民,美国就没有这25本杰出作品

V:essayok
微信: essayok
HpEssay为你提供最好的essay代写服务。

从20世纪到如今,那些躲避政治迫害和战争的人推出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从讲述流亡在外的可怕经历的小说,到想弄清楚自己祖国为何会分崩离析的思想家们的政治专著,其内容涵盖各个方面,这些作品也早已被当成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选出了25本由这些难民写作的书籍。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作品:《阿图罗·乌依的可抵抗崛起》(1941)(The Resistible Rise of Arturo Ui)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1933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前往丹麦,战争爆发之后于1941年到了美国。

布莱希特总是将其对芝加哥一名匪徒获得提拔的讽刺搬上美国的舞台。他是在嘲讽阿道夫·希特勒,每一个愚蠢恶毒的角色都能在纳粹里找到现实版。这个鼓吹民粹主义者的恶霸痴迷公开演讲和背后使坏,他是布莱希特在躲避战争的逃亡期间最主要的抨击对象。

汉斯·奥古斯都·雷&玛格丽特·雷

作品:《好奇小猴乔治》(1941)(Curious George)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身为德国犹太人的他们被迫离开自己在德国汉堡市的家前往巴西,之后又到了法国,当1940年纳粹入侵法国时又不得不搬到了美国。

汉斯·奥古斯都和玛格丽特·雷构想出了一只能够巧妙躲避麻烦的调皮猴子。他们在逃脱纳粹迫害时想到了这一形象,并最终凭借自制的自行车从法国逃出,并成功带走了上面提到的《好奇小猴乔治》(当时称为佐佐)的手稿。

卡尔·波兰尼作品:《巨变——近代西欧的政治和经济的源头》(1944)(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原籍:奥地利

离开原因:随着希特勒的上台,许多像波兰尼一样的杰出社会主义者陷入了危险之中,于是他在1933年动身前往英国,之后又在1940年到达美国佛蒙特州。

在本宁顿学院留下来教书之后,波兰尼发表了他主要的著作,分析了工业革命如何具有破坏性,这场革命甚至同时为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创造了土壤。但他也提出,资本主义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大量的政府规划支持。’自由放任也是计划之中的,’他的这一总结似乎有悖常理。

托马斯·曼

作品:《浮士德博士》(Doctor Faustus)(1947)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托马斯·曼反对希特勒上台,他于1933年前往瑞士,并在1939年时移民到了美国。

在加州流亡期间,他受到《浮士德》的启发,将其置于纳粹德国的兴衰的背景之中。他创作的主要人物是一名作曲家,为了在创作领域有所成就,不惜与一个恶魔达成交易。而精神失常就是代价,讽刺了当时德国前进的方向。

狄奥多·阿多诺

作品:《权威主义人格》(1950)(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在1932年被纳粹免除了教师职务之后,阿多诺离开德国前往牛津大学学习,1938年时搬到了美国。

阿多诺想弄清楚哪种性格类型容易受到法西斯主义影响。他通过弗洛伊德找到了答案。经历过父母严格的教育方式的人更渴望得到认可和威权主义的引导。

汉娜·阿伦特

作品:《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1933年,身为德国犹太人的阿伦特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最终定居于巴黎,她还在那里帮助其他犹太难民。当维希政权接管法国之后,她被当成’战侨’关了起来,但是在1941年设法移民到了纽约,并在此定居下来。

与阿多诺和其他同时代的德国犹太裔移民一样,阿伦特一直想弄明白为何民主制度会崩溃,独裁主义又为何会兴起。她在其主要的政治著作中,将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当成新型政治实例来剖析,这两种政治形式都是利用恐惧和敬畏来征服民众,以获取他们的服从。

列奥·施特劳斯

作品:《自然权利与历史》(1953)(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纳粹上台时施特劳斯已经在英格兰任教了,但他也无法再回国,于是在1937年搬到了美国。

施特劳斯在芝加哥大学的六场讲座中阐述了自己对于现代虚无主义排斥古典哲学的一些看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永恒的真理需要重新予以重视。一旦我们采纳这些古代哲学家们的真知灼见,我们就能将伦理和政治中的是非黑白看得更加清楚透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作品:《洛丽塔》(Lolita)(1955)

原籍:俄罗斯

离开原因:纳博科夫出生在俄罗斯的贵族家庭,十月革命爆发时他和家人辗转在各个欧洲国家之间流亡。最后终于在1940年时迁居到了美国,尽管收到许多工作邀约,但他最终决定在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担任昆虫学家。

在他最著名也最具争议的小说中,纳博科夫讲述了一个名为亨伯特·亨伯特的男性迷恋少女洛丽塔的故事。在一场基本可说是低俗不堪的公路旅行中,纳博科夫让亨伯特带着其乱伦的小情人在乡间旅行。这本小说充斥着纳博科夫自己对于美国的观察,这个国家对于他来说仍然既陌生又令人兴奋。

伊莎贝尔·阿连德

作品:《精灵之屋》(use of the Spirits)(1982)

原籍:智利

离开原因:在推翻萨尔瓦多·阿连德的政变爆发之后,阿连德于1973年逃到了委内瑞拉,前者是一名社会主义领导人,同时也是阿连德父亲的表亲。20世纪80年代末期她又搬到了加利福尼亚。

根据她自己的流亡经历,阿连德利用自己的首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几代人之间的故事,尽管故事发生在一个不知名的国度,但却与智利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看到了民主的毁灭和试图消除一切反对声音的残暴独裁者的崛起。’我想说明的是生活其实就是在兜圈子,各种事件互相交织,历史不断重复,根本就没有开始和结束,’阿连德谈到她那杂乱展开、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时表示。

切斯拉夫·米沃什

作品:《冬日钟声》(Bells in Winter)(1985)

原籍:波兰

离开原因:米沃什在波兰熬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在最开始加入了战后共产主义政府,后于1951年叛变,最终在1960年移民至美国。

这位波兰诗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85年发表了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指出了存在本身的神秘特质以及人类无法完全明白自身天性这一点。’生活本身充满无奈,但我们只有忍受,’他在Recess中写道,其中展现了流亡时的感慨、彻底破坏之后的疏远感以及与自己原本生活近在咫尺的异化感。

约瑟夫·布罗茨基

作品:《小于一》(Less Than One)(1986)

原籍:前苏联

离开原因:因其持有不同意见,布罗茨基受到了审判并被关到了精神病院,并在1972年被驱逐出了苏联。

布罗茨基热衷于扮演社会中的诗人角色,而他那些关于政治、文学以及个人流亡经历的散文全都体现了这一点。对他而言,诗歌是’最能代表民主的艺术’,他在一篇关于西印度诗人德瑞克·沃克特的散文中如此表示。正是诗人强调彰显个性这一点使得他成了美国必不可少的标杆,也是一个重要的挑刺者。

努鲁丁·法拉赫

作品:《地图》(Maps)(1986)

原籍:索马里

离开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撰写了关于独裁者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残酷统治下的生活的作品而被逐出了索马里。

在其三部曲的第一本小说《太阳之血》(Blood in the Sun)中,法拉赫描述了一名身为孤儿的年轻男子执着于自己出身的故事。这个男孩长大后迷失在在摩加迪沙这座大城市,加上深受为父报仇这一想法的折磨,他身上体现了民族认同在这样一个抛弃传统闯入动荡的未来的国家所经历的所有挣扎。

阿列尔·多夫曼

作品:《死亡与少女》(Death and the Maiden)(1990)

原籍:智利

离开原因:作为被赶下台的社会主义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的文化顾问,多夫曼被迫与于1973年逃离智利。

在一部复仇幻想的戏剧中,多夫曼将一个深受拉美体制折磨的女性与给她带来折磨的警察国家体制下的恶棍之间爆发的冲突搬上了银幕。在一个漫长的夜晚,她让他接受了一整晚的审判。到底是这个男人用电击折磨了她还是她自己有被害妄想症从而产生了幻觉?这一困惑也体现了多夫曼自己对救赎含糊不清的态度。

雷纳多·阿里纳斯

作品:《黎明不会来》(Before Night Falls)(1992)

原籍:古巴

离开原因:阿纳斯因其著作而入狱,之后又在1980年的马列尔偷渡事件中移居到了美国。

阿纳斯的回忆录发表于他自杀之后的1990年,从其贫困潦倒的青年时代到最后决定自杀,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他的整个人生。它也是一部关于政治幻灭及流亡的痛苦的故事。阿纳斯是卡斯特罗的忠实信徒,但是由于同性恋身份受到关押之后,他开始慢慢失去自我,最后甚至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作品:《在古巴做梦》(Dreaming in Cuban)(1992)

原籍:古巴

离开原因:他们一家随着第一批逃离古巴的人一起,于1961年离开那里,当时菲德尔·卡斯特罗刚刚上台。

加西亚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从古巴逃亡出来的三代女性的故事,她们都对这个国家怀着复杂的情感,有爱和怀念,也有厌恶嫌弃。一名现居纽约的革命家的女儿对那里的记忆则是她曾遭到卡斯特罗一名年轻随从的强奸。’她不想留下一丁点古巴的印记,’加西亚在描述这位年轻女性时写道,’不想留下曾经悲惨的全是谎言的狂欢节船只的记忆,一点古巴的痕迹都不想留下。’

亨利·基辛格

作品:《大外交》(Diplomacy)(1994)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身为德国犹太人的他在1938年随家人一起离开了这个国家。

这位前国务卿试图在这本书中对其’现实主义’外交手段进行归纳总结,援引了17世纪的欧洲历史以及他自己为尼克松和福特总统工作的经历。这里所指的现实政治(Realpolitik)是试图通过谨慎平衡世界各强国来达到稳定。在纳粹德国的成长经历给他留下了创伤,因此基辛格一直没有忘记民主的脆弱性,这也为他之后憎恶理想主义的手段提供了指引。

梁昂

作品:《他们先杀死了我父亲》(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2001)

原籍:柬埔寨

离开原因:1979年从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政权逃离出来之后,在美国佛蒙特州定居下来。

梁昂这本贴近’杀戮战场’的生活回忆录想要呈现集体的记忆,历经了艰难挫折。’如果你在那时候也生活在柬埔寨,那这也是你的故事,’她写道。她的父亲惨遭杀害,当她到达某个越南难民营时,已经快要饿死了。整个故事非常浅显易懂。当梁昂问父亲为何红色高棉政权如此残暴时,他简单回了句,’因为他们是万物的毁灭者。’

马德琳·尔布赖特

作品:《国务卿女士:一部回忆录》(Madam Secretary: A Memoir by Madeleine K. Albright)(2003)

原籍:捷克斯洛伐克

离开原因:他们一家是捷克民主党人爱德华·贝奈斯的支持者,希特勒接管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领土之后,他们不得不离家流亡,最后于1948年移民到美国。

尔布赖特讲述了在克林顿执政时期担任国务卿的那几年,以及她作为捷克难民走过的匪夷所思的历程,他们一家不仅要躲避希特勒,之后还要远离共产主义的迫害。她还得挣扎着应对家族中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晚年的时候,尔布赖特发现她父母都是犹太人。他们已经皈依了天主教,并从未向她透露这个秘密,也没告诉她其祖父母是死于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

迪纳夫·孟格斯图

作品:《天堂结出的美丽硕果》(The Beautiful Things That Heaven Bears)(2007)

原籍:埃塞俄比亚

离开原因:1980年,他们一家为躲避埃塞俄比亚的共产主义革命而逃往外国,而孟格斯图当时才2岁,之后设法到了美国皮奥里亚市。

在他第一部小说中,孟格斯图描述了华盛顿特区的移民和难民的世界,他们就聚在洛根广场的食品杂货店中缅怀无法回去的故乡。’我该如何在美国生存,’小说的主人公兼杂货店店主Sepha Stephanos说道,’尤其是在我根本没有摆脱埃塞俄比亚的情况下?’

伊斯梅尔·比亚

作品:《长路漫漫——一个童兵的回忆》(A Long Way Gone: Memoirs of A Boy Soldier)(2007)

原籍:塞拉利昂

离开原因:比亚12岁时被迫成为了一名儿童兵,1997年时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帮助下逃离了弗里敦,最终在美国纽约市定居下来。

比亚的回忆录难得地以儿童兵的视角看待战争,且这名儿童兵经过洗脑之后又被毒品和枪支控制,非常顺从。但是结尾的救赎拯救了故事苍白无力的叙述手法。他最终摆脱了这一切。在阅读他所讲述的亲身经历的故事的同时,也说明了像这样的噩梦也会有终结的一天。

玛莎·格森作品:《无脸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Face)(2012)

原籍:前苏联

离开原因:格森一家是犹太人,在苏联享受不到宗教信仰自由(也无法自由移民)。1981年他们一家获准离开苏联。

出生在苏联的格森描绘了经过克格勃多年打磨的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形象。她也发现了普京反自由主义、保密性以及无视民主准则的缘由。她担心其他人会对这种独裁主义视而不见,并想象他会成为他们希望的领导者。

瓦德·拉特纳

作品:《在榕树的阴影下》(In the Shadow of the Banyan)(2012)

原籍:柬埔寨

离开原因:忍受了四年的强制劳动、饥饿和无情对待之后,拉特纳与母亲在1979年逃离了红色高棉政权。她们移民到了密苏里州的乡村地区。

拉特纳第一部小说几乎可以说是她自己充满惨痛经历的传记。一个小女孩见证波尔布特的军队威胁这个国家时才5岁,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而日常生活中的恐惧和惊奇感超出了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的理解范围,因此作者将关注点同时放在美好与恐怖的事情之上。

加里·施特因盖特

作品:《小失败:回忆录》(Little Failure)(2014)

原籍:前苏联

离开原因:与其他苏联犹太人一样,施特因盖特及其家人在苏联受到了歧视,因此在1979年时获准移民。

当施特因盖特的母亲称呼自己的儿子为’小失败’时,她一定是无心开了个小玩笑。而他确实无愧于这个绰号。这位风趣的作家转而在回忆录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笨手笨脚小男孩来到美国时的故事。经过希伯来学校的测试和考验以及熬过奧伯林大麻烟的洗礼之后,施特因盖特成为了21世纪荒诞事件的记录者,这也是只有带着搞笑绰号的移民者才能做到的。

阮清越

作品:《同情者》(The Sympathizer)(2015)

原籍:越南

离开原因:阮清越一家于1975年逃离越南,在哈里斯堡市定居下来之前就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难民营里。

阮清越第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的巨大贡献就在于,它为曾经一边倒的谈话中加入了越南人的声音。作为对美国军人和政治家独断讲述越南战争不满的讲述者,他解释道,’这是第一场由战败者而非胜利者记录历史的战争。’这本小说运用了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场现在只能通过老生常谈来了解的战争,改变了人们许多的观念。

陈武

作品:Dragonfish(2015)

原籍:越南

离开原因:陈武于1975年出生于胡志明市,当时这座城市已被北越占领了五个月,1980年他与母亲及妹妹一起乘船离开了这里,在海上漂了五天之久。

陈武第一部小说并没有描述任何对逝去的故乡的怀念之情。那个地方只有伤痛的记忆和战争。后来他迫使自己书中的角色去应对那段过去,包括在加州神秘消失的一名越南女子。这是让他们接受眼前美国现实的唯一方式。

编辑团队由海归留学生,英语专八毕业生及相关专业写手组成,旨在为您提供高品质的代写服务。

在线客服
EssayHP

代写essay|代写assignment|代写EE|代写TOK|代写IA|-EssayHP

没有难民,美国就没有这25本杰出作品

V:essayok
微信: essayok
EssayHP为你提供最好的essay代写服务。

从20世纪到如今,那些躲避政治迫害和战争的人推出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从讲述流亡在外的可怕经历的小说,到想弄清楚自己祖国为何会分崩离析的思想家们的政治专著,其内容涵盖各个方面,这些作品也早已被当成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选出了25本由这些难民写作的书籍。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作品:《阿图罗·乌依的可抵抗崛起》(1941)(The Resistible Rise of Arturo Ui)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1933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前往丹麦,战争爆发之后于1941年到了美国。

布莱希特总是将其对芝加哥一名匪徒获得提拔的讽刺搬上美国的舞台。他是在嘲讽阿道夫·希特勒,每一个愚蠢恶毒的角色都能在纳粹里找到现实版。这个鼓吹民粹主义者的恶霸痴迷公开演讲和背后使坏,他是布莱希特在躲避战争的逃亡期间最主要的抨击对象。

汉斯·奥古斯都·雷&玛格丽特·雷

作品:《好奇小猴乔治》(1941)(Curious George)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身为德国犹太人的他们被迫离开自己在德国汉堡市的家前往巴西,之后又到了法国,当1940年纳粹入侵法国时又不得不搬到了美国。

汉斯·奥古斯都和玛格丽特·雷构想出了一只能够巧妙躲避麻烦的调皮猴子。他们在逃脱纳粹迫害时想到了这一形象,并最终凭借自制的自行车从法国逃出,并成功带走了上面提到的《好奇小猴乔治》(当时称为佐佐)的手稿。

卡尔·波兰尼作品:《巨变——近代西欧的政治和经济的源头》(1944)(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原籍:奥地利

离开原因:随着希特勒的上台,许多像波兰尼一样的杰出社会主义者陷入了危险之中,于是他在1933年动身前往英国,之后又在1940年到达美国佛蒙特州。

在本宁顿学院留下来教书之后,波兰尼发表了他主要的著作,分析了工业革命如何具有破坏性,这场革命甚至同时为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创造了土壤。但他也提出,资本主义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大量的政府规划支持。’自由放任也是计划之中的,’他的这一总结似乎有悖常理。

托马斯·曼

作品:《浮士德博士》(Doctor Faustus)(1947)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托马斯·曼反对希特勒上台,他于1933年前往瑞士,并在1939年时移民到了美国。

在加州流亡期间,他受到《浮士德》的启发,将其置于纳粹德国的兴衰的背景之中。他创作的主要人物是一名作曲家,为了在创作领域有所成就,不惜与一个恶魔达成交易。而精神失常就是代价,讽刺了当时德国前进的方向。

狄奥多·阿多诺

作品:《权威主义人格》(1950)(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在1932年被纳粹免除了教师职务之后,阿多诺离开德国前往牛津大学学习,1938年时搬到了美国。

阿多诺想弄清楚哪种性格类型容易受到法西斯主义影响。他通过弗洛伊德找到了答案。经历过父母严格的教育方式的人更渴望得到认可和威权主义的引导。

汉娜·阿伦特

作品:《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1933年,身为德国犹太人的阿伦特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最终定居于巴黎,她还在那里帮助其他犹太难民。当维希政权接管法国之后,她被当成’战侨’关了起来,但是在1941年设法移民到了纽约,并在此定居下来。

与阿多诺和其他同时代的德国犹太裔移民一样,阿伦特一直想弄明白为何民主制度会崩溃,独裁主义又为何会兴起。她在其主要的政治著作中,将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当成新型政治实例来剖析,这两种政治形式都是利用恐惧和敬畏来征服民众,以获取他们的服从。

列奥·施特劳斯

作品:《自然权利与历史》(1953)(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纳粹上台时施特劳斯已经在英格兰任教了,但他也无法再回国,于是在1937年搬到了美国。

施特劳斯在芝加哥大学的六场讲座中阐述了自己对于现代虚无主义排斥古典哲学的一些看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永恒的真理需要重新予以重视。一旦我们采纳这些古代哲学家们的真知灼见,我们就能将伦理和政治中的是非黑白看得更加清楚透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作品:《洛丽塔》(Lolita)(1955)

原籍:俄罗斯

离开原因:纳博科夫出生在俄罗斯的贵族家庭,十月革命爆发时他和家人辗转在各个欧洲国家之间流亡。最后终于在1940年时迁居到了美国,尽管收到许多工作邀约,但他最终决定在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担任昆虫学家。

在他最著名也最具争议的小说中,纳博科夫讲述了一个名为亨伯特·亨伯特的男性迷恋少女洛丽塔的故事。在一场基本可说是低俗不堪的公路旅行中,纳博科夫让亨伯特带着其乱伦的小情人在乡间旅行。这本小说充斥着纳博科夫自己对于美国的观察,这个国家对于他来说仍然既陌生又令人兴奋。

伊莎贝尔·阿连德

作品:《精灵之屋》(use of the Spirits)(1982)

原籍:智利

离开原因:在推翻萨尔瓦多·阿连德的政变爆发之后,阿连德于1973年逃到了委内瑞拉,前者是一名社会主义领导人,同时也是阿连德父亲的表亲。20世纪80年代末期她又搬到了加利福尼亚。

根据她自己的流亡经历,阿连德利用自己的首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几代人之间的故事,尽管故事发生在一个不知名的国度,但却与智利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看到了民主的毁灭和试图消除一切反对声音的残暴独裁者的崛起。’我想说明的是生活其实就是在兜圈子,各种事件互相交织,历史不断重复,根本就没有开始和结束,’阿连德谈到她那杂乱展开、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时表示。

切斯拉夫·米沃什

作品:《冬日钟声》(Bells in Winter)(1985)

原籍:波兰

离开原因:米沃什在波兰熬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在最开始加入了战后共产主义政府,后于1951年叛变,最终在1960年移民至美国。

这位波兰诗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85年发表了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指出了存在本身的神秘特质以及人类无法完全明白自身天性这一点。’生活本身充满无奈,但我们只有忍受,’他在Recess中写道,其中展现了流亡时的感慨、彻底破坏之后的疏远感以及与自己原本生活近在咫尺的异化感。

约瑟夫·布罗茨基

作品:《小于一》(Less Than One)(1986)

原籍:前苏联

离开原因:因其持有不同意见,布罗茨基受到了审判并被关到了精神病院,并在1972年被驱逐出了苏联。

布罗茨基热衷于扮演社会中的诗人角色,而他那些关于政治、文学以及个人流亡经历的散文全都体现了这一点。对他而言,诗歌是’最能代表民主的艺术’,他在一篇关于西印度诗人德瑞克·沃克特的散文中如此表示。正是诗人强调彰显个性这一点使得他成了美国必不可少的标杆,也是一个重要的挑刺者。

努鲁丁·法拉赫

作品:《地图》(Maps)(1986)

原籍:索马里

离开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撰写了关于独裁者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残酷统治下的生活的作品而被逐出了索马里。

在其三部曲的第一本小说《太阳之血》(Blood in the Sun)中,法拉赫描述了一名身为孤儿的年轻男子执着于自己出身的故事。这个男孩长大后迷失在在摩加迪沙这座大城市,加上深受为父报仇这一想法的折磨,他身上体现了民族认同在这样一个抛弃传统闯入动荡的未来的国家所经历的所有挣扎。

阿列尔·多夫曼

作品:《死亡与少女》(Death and the Maiden)(1990)

原籍:智利

离开原因:作为被赶下台的社会主义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的文化顾问,多夫曼被迫与于1973年逃离智利。

在一部复仇幻想的戏剧中,多夫曼将一个深受拉美体制折磨的女性与给她带来折磨的警察国家体制下的恶棍之间爆发的冲突搬上了银幕。在一个漫长的夜晚,她让他接受了一整晚的审判。到底是这个男人用电击折磨了她还是她自己有被害妄想症从而产生了幻觉?这一困惑也体现了多夫曼自己对救赎含糊不清的态度。

雷纳多·阿里纳斯

作品:《黎明不会来》(Before Night Falls)(1992)

原籍:古巴

离开原因:阿纳斯因其著作而入狱,之后又在1980年的马列尔偷渡事件中移居到了美国。

阿纳斯的回忆录发表于他自杀之后的1990年,从其贫困潦倒的青年时代到最后决定自杀,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他的整个人生。它也是一部关于政治幻灭及流亡的痛苦的故事。阿纳斯是卡斯特罗的忠实信徒,但是由于同性恋身份受到关押之后,他开始慢慢失去自我,最后甚至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作品:《在古巴做梦》(Dreaming in Cuban)(1992)

原籍:古巴

离开原因:他们一家随着第一批逃离古巴的人一起,于1961年离开那里,当时菲德尔·卡斯特罗刚刚上台。

加西亚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从古巴逃亡出来的三代女性的故事,她们都对这个国家怀着复杂的情感,有爱和怀念,也有厌恶嫌弃。一名现居纽约的革命家的女儿对那里的记忆则是她曾遭到卡斯特罗一名年轻随从的强奸。’她不想留下一丁点古巴的印记,’加西亚在描述这位年轻女性时写道,’不想留下曾经悲惨的全是谎言的狂欢节船只的记忆,一点古巴的痕迹都不想留下。’

亨利·基辛格

作品:《大外交》(Diplomacy)(1994)

原籍:德国

离开原因:身为德国犹太人的他在1938年随家人一起离开了这个国家。

这位前国务卿试图在这本书中对其’现实主义’外交手段进行归纳总结,援引了17世纪的欧洲历史以及他自己为尼克松和福特总统工作的经历。这里所指的现实政治(Realpolitik)是试图通过谨慎平衡世界各强国来达到稳定。在纳粹德国的成长经历给他留下了创伤,因此基辛格一直没有忘记民主的脆弱性,这也为他之后憎恶理想主义的手段提供了指引。

梁昂

作品:《他们先杀死了我父亲》(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2001)

原籍:柬埔寨

离开原因:1979年从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政权逃离出来之后,在美国佛蒙特州定居下来。

梁昂这本贴近’杀戮战场’的生活回忆录想要呈现集体的记忆,历经了艰难挫折。’如果你在那时候也生活在柬埔寨,那这也是你的故事,’她写道。她的父亲惨遭杀害,当她到达某个越南难民营时,已经快要饿死了。整个故事非常浅显易懂。当梁昂问父亲为何红色高棉政权如此残暴时,他简单回了句,’因为他们是万物的毁灭者。’

马德琳·尔布赖特

作品:《国务卿女士:一部回忆录》(Madam Secretary: A Memoir by Madeleine K. Albright)(2003)

原籍:捷克斯洛伐克

离开原因:他们一家是捷克民主党人爱德华·贝奈斯的支持者,希特勒接管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领土之后,他们不得不离家流亡,最后于1948年移民到美国。

尔布赖特讲述了在克林顿执政时期担任国务卿的那几年,以及她作为捷克难民走过的匪夷所思的历程,他们一家不仅要躲避希特勒,之后还要远离共产主义的迫害。她还得挣扎着应对家族中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晚年的时候,尔布赖特发现她父母都是犹太人。他们已经皈依了天主教,并从未向她透露这个秘密,也没告诉她其祖父母是死于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

迪纳夫·孟格斯图

作品:《天堂结出的美丽硕果》(The Beautiful Things That Heaven Bears)(2007)

原籍:埃塞俄比亚

离开原因:1980年,他们一家为躲避埃塞俄比亚的共产主义革命而逃往外国,而孟格斯图当时才2岁,之后设法到了美国皮奥里亚市。

在他第一部小说中,孟格斯图描述了华盛顿特区的移民和难民的世界,他们就聚在洛根广场的食品杂货店中缅怀无法回去的故乡。’我该如何在美国生存,’小说的主人公兼杂货店店主Sepha Stephanos说道,’尤其是在我根本没有摆脱埃塞俄比亚的情况下?’

伊斯梅尔·比亚

作品:《长路漫漫——一个童兵的回忆》(A Long Way Gone: Memoirs of A Boy Soldier)(2007)

原籍:塞拉利昂

离开原因:比亚12岁时被迫成为了一名儿童兵,1997年时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帮助下逃离了弗里敦,最终在美国纽约市定居下来。

比亚的回忆录难得地以儿童兵的视角看待战争,且这名儿童兵经过洗脑之后又被毒品和枪支控制,非常顺从。但是结尾的救赎拯救了故事苍白无力的叙述手法。他最终摆脱了这一切。在阅读他所讲述的亲身经历的故事的同时,也说明了像这样的噩梦也会有终结的一天。

玛莎·格森作品:《无脸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Face)(2012)

原籍:前苏联

离开原因:格森一家是犹太人,在苏联享受不到宗教信仰自由(也无法自由移民)。1981年他们一家获准离开苏联。

出生在苏联的格森描绘了经过克格勃多年打磨的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形象。她也发现了普京反自由主义、保密性以及无视民主准则的缘由。她担心其他人会对这种独裁主义视而不见,并想象他会成为他们希望的领导者。

瓦德·拉特纳

作品:《在榕树的阴影下》(In the Shadow of the Banyan)(2012)

原籍:柬埔寨

离开原因:忍受了四年的强制劳动、饥饿和无情对待之后,拉特纳与母亲在1979年逃离了红色高棉政权。她们移民到了密苏里州的乡村地区。

拉特纳第一部小说几乎可以说是她自己充满惨痛经历的传记。一个小女孩见证波尔布特的军队威胁这个国家时才5岁,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而日常生活中的恐惧和惊奇感超出了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的理解范围,因此作者将关注点同时放在美好与恐怖的事情之上。

加里·施特因盖特

作品:《小失败:回忆录》(Little Failure)(2014)

原籍:前苏联

离开原因:与其他苏联犹太人一样,施特因盖特及其家人在苏联受到了歧视,因此在1979年时获准移民。

当施特因盖特的母亲称呼自己的儿子为’小失败’时,她一定是无心开了个小玩笑。而他确实无愧于这个绰号。这位风趣的作家转而在回忆录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笨手笨脚小男孩来到美国时的故事。经过希伯来学校的测试和考验以及熬过奧伯林大麻烟的洗礼之后,施特因盖特成为了21世纪荒诞事件的记录者,这也是只有带着搞笑绰号的移民者才能做到的。

阮清越

作品:《同情者》(The Sympathizer)(2015)

原籍:越南

离开原因:阮清越一家于1975年逃离越南,在哈里斯堡市定居下来之前就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难民营里。

阮清越第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的巨大贡献就在于,它为曾经一边倒的谈话中加入了越南人的声音。作为对美国军人和政治家独断讲述越南战争不满的讲述者,他解释道,’这是第一场由战败者而非胜利者记录历史的战争。’这本小说运用了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场现在只能通过老生常谈来了解的战争,改变了人们许多的观念。

陈武

作品:Dragonfish(2015)

原籍:越南

离开原因:陈武于1975年出生于胡志明市,当时这座城市已被北越占领了五个月,1980年他与母亲及妹妹一起乘船离开了这里,在海上漂了五天之久。

陈武第一部小说并没有描述任何对逝去的故乡的怀念之情。那个地方只有伤痛的记忆和战争。后来他迫使自己书中的角色去应对那段过去,包括在加州神秘消失的一名越南女子。这是让他们接受眼前美国现实的唯一方式。

编辑团队由海归留学生,英语专八毕业生及相关专业写手组成,旨在为您提供高品质的代写服务。

在线客服